一、直接抒情,就是直抒胸臆。
直接抒情能鲜明地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,达到感染读者、引起强烈共鸣的效果。如李白的《梦游天姥吟留别》中“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,使我不得开心颜”,就把作者那种蔑视权贵的思想鲜明地表达了出来。再如:“白日依山尽,黄河入海流。欲穷千里目,更上一层楼。”(王之涣《登鹤雀楼》)前两句写景,后两句直接抒发在这样的环境里产生 的情怀,天然的形势、阔大的气象与诗人在这景象面前产生的富有哲理的思想融合在一起。
二、间接抒情,可以使感情的抒发更加委婉、含蓄,耐人寻味。
分为借景抒情、托物言志、借事抒情、借古讽今、用典抒情等。
1.借景抒情: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,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、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,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,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抒情。例如“孤帆远影碧空尽,唯见长江天际流”。(李白《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》)故人的身影越来越远,最后完全消失,滚滚的江水如对友人的不断思念。
2.情景交融:指诗人在诗歌中没有把自己的感情说出来,而是通过景物的描写蕴涵诗人的感情。
3、托物言志:指的是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、感情,而是采用象征、兴寄等手法,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融于某种具体事物。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,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,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。如虞世南的《蝉》:“垂饮清露,流响出疏桐。居高声自远,非是藉秋风。”诗中三、四两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,道出了蕴含的真理,也就是立身品格高洁的人,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,自能声名远播,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质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