苏轼在《石钟山记》中批评前人的句子是:“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,自以为得其实。余是以记之,盖叹郦元之简,而笑李渤之陋也。”。
首先,这句话中,苏轼批评了那些未能真正理解石钟山名字由来的浅薄之人,他们仅仅用斧头敲击石头来寻求答案,自认为得到了真相。苏轼在这里表达了对这种做法的不屑,并感叹郦道元(郦元)的记述过于简略,而李渤的看法则显得浅陋。
其次,《石钟山记》是苏轼在宋神宗元丰七年(1084年)游览石钟山时所作。他在文中记录了自己的观察和思考,通过实地考察,他发现石钟山之所以得名,是因为山下深潭中的水石相搏,发出洪钟般的响声。苏轼的这种实事求是的态度和深入探究的精神,体现了他对前人观点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分析。
总的来说,《石钟山记》不仅是一篇描写自然景观的游记,更是一篇充满哲理和批判精神的文学作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