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一)启封前风险辨识。煤矿分管负责人要组织有关业务科室、生产组织单位(区队)进行一次专项辨识,重点辨识瓦斯灾害、自然发火、作业环境、工程技术、设备设施、现场操作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,并制定管控措施。辨识评估结果作为编制安全技术措施依据。
(二)启封密闭必须编制《启封密闭排放瓦斯安全技术措施》,经煤矿总工程师组织通风副总、机电副总及相关人员会审,总工程师批准后实施。
安全技术措施应包括:启封地点、启封时间、启封方法、启封影响范围、停电撤人范围、警戒人员位置、通风方法、有毒有害气体排放路线、施工工具、安全及应急措施、职责分工、参与人员名单及贯彻学习签字表及相关图纸等。安全技术措施必须向所有参加启封密闭的人员贯彻学习后签字备查。
启封火区密闭必须制定《启封火区的启封计划和安全措施》, 报上级企业技术负责人批准,无上级技术负责人的煤矿要组织专家进行论证,启封计划和安全措施应当包括火区基本情况与灭火、注销情况,火区侦查顺序与防火墙启封顺序,启封时防止人员中毒、防止火区复燃和防止爆炸的通风安全措施,火区启封相关图纸。
(三)启封密闭原则上由矿总工程师担任地面总指挥,启封时在调度室统一指挥启封密闭工作,带班领导或通防副总任现场总指挥,救护中队技术员及以上指挥员任现场副总指挥。参加启封密闭的所有现场人员,必须听从现场总指挥的统一领导,但有权拒绝违章指挥。
(四)火区密闭、密闭内瓦斯浓度或者二氧化碳浓度超过3%、密闭内瓦斯浓度情况不明时,必须召请矿山救护队参与启封密闭。
救护队接到启封密闭召请,应根据密闭及密闭内瓦斯积存等情况,安排满足工作需要的救护指战员,携带完好的防护设备、仪器仪表、工具等前往。救护队指战员应对措施逐项检查,符合规定后,结合职责分工制定救护指战员的行动计划或方案。
行动计划应包括:入井救护指战员数量、携带装备仪器、战前检查、救护队现场指挥、启封方法、人员分工、操作步骤、注意事项等。
(五)启封密闭前必须做好回风流与全风压风流混合处瓦斯传感器安设(启封密闭时该处瓦斯不得超过1. 5%),切断回风流经过巷道的所有非本质安全电源,撤出受影响区域人员,设置警标,检查回风侧火区,安设局部通风机(避免发生循环风), 接供水管、压风管、瓦斯管、供电线路,加固密闭前支护,排出密闭内积水等准备工作,确保启封安全。
(六)启封密闭遵循"先排后启"的原则。
启封密闭墙前,必须检查密闭前后的瓦斯、一氧化碳、温度等情况,有毒有害气体超限时,启动局部通风机排除密闭前瓦斯等气体。
有预留瓦斯抽放管的必须先抽放密闭内瓦斯。抽放封闭采空区的密闭内瓦斯时,抽采管路上要安设CO传感器,每天由专人检查分析抽采情况,发现自燃发火征兆,必须立即停止抽采,采取措施进行处理。
没有预留抽放管的,可从一个措施孔接入压风管压风或局部通风机吹风,从另一措施孔排出密闭内瓦斯,使密闭内、外瓦斯浓度降至1%以下,再进行启封密闭。
(七)煤矿应根据密闭的位置、用途等选择适宜的启封密闭方法。
1、密闭开孔前要用水将密闭墙浇透,开孔过程中要不断向开孔处浇水。密闭内外瓦斯浓度低于1%时,可使用风钻在密闭墙中上部湿式打眼,打开一个眼后检查密闭内瓦斯不超限再开第二个眼,直到打开一个500*500mm 的方形孔;
密闭内的瓦斯大于1%或情况不明时,必须使用防爆专用工具在密闭墙中上部先开一个500*500mm 的小孔。小孔打开后(启封火区时人员立刻撤到新鲜风流中),在密闭墙外用局部通风机供风,当密闭墙外有毒有害气体浓度符合《煤矿安全规程》相关要求后,再将风筒接至密闭墙内进行供风,待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均符合要求时,逐渐扩孔直至全部拆除密闭墙。
拆除密闭墙时要严格遵照先上后下,由外向内,逐层拆除步骤。
首先在火区进风侧密闭墙外5-6m 的地方构筑一道带风门的临时密闭,并在两道密闭之间储备足够的水泥、砂石和木板等材料,然后救护队佩用呼吸器进入,关上临时密闭风门并将原来的密闭打开,若侦察无火源,在距原密闭100-300m 处构筑新的密闭,然后将临时密闭打开,恢复通风,如此重复逐步逼近火源。
3、启封火区范围较小,确认火源已熄灭时,可采用通风启封方法。先在回风侧防火墙打开1小孔并逐渐扩大,一段时间后再打开进风侧防火墙,待有毒有害气体排放无异常情况后,将回风侧密闭逐步扩大。
(八)启封过程中,必须测定回风侧一氧化碳、甲烷浓度风流温度,一旦发现燃烧或爆炸征兆,必须立即停止启封,在安全条件下重新封闭。
(九)密闭启封后要加强5m范围内的支护,并及时对原封闭区域进行气体检查。进入启封密闭内的巷道或者密闭区域,必须注意检查巷道支护、积水、气体、温度等情况,不能盲目进入,必须采取安全措施确保进入人员的安全。
(十)启封密闭时,排放瓦斯工作按照相关规定执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