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种柳三咏》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。这首诗通过描绘种柳的过程,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。诗中前两句“白头种松桂,早晚见成林。不及栽杨柳,明年便有阴”描绘了诗人虽然年纪大了,但仍然种植松树和桂树,希望它们能够早日长成树林。然而,种植杨柳则不同,明年就能享受到它们带来的阴凉。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对结果的急切期待和对杨柳速生能力的赞赏。
接下来的诗句“春风为催促,副取老人心”表达了诗人对春风的喜爱,春风不仅催促着植物的生长,也触动了诗人内心的期待。诗人接着提出疑问:“从君种杨柳,夹水意如何?”这里的“君”指的是种植杨柳的人,诗人询问种植杨柳的人,沿着水边种植的情景如何。
最后,诗人想象了五年后杨柳的景象:“更想五年后,千千条麹尘。路傍深映月,楼上暗藏春。”诗人在这里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:五年后,杨柳将长得茂盛,千千万万的枝条垂落,在水边形成一片阴影,月光下显得朦胧而美丽。诗人甚至想象到,在楼上的人们可以听到柳枝歌,感受到春天的气息,但同时也会因为柳树的茂盛而感到一丝愁绪,因为柳树的阴影可能会挡住他们的视线,让他们看不见人。